高昂
为五莲教育做出奉献的朱老师,山区的学生没有忘记您,不少学生去看过您,有学生到杭州为您贺寿,有个您的学生钊安洲曾六次去杭州探望过您。每年教师节,都有学生写文写诗念记您,艰难岁月有真情。
不忘怀五莲的朱老师,在2000年之夏,他携师母回到自己教过书的一中。拜访老校长和老同事,与当年的学子欢聚。学生陪登五莲山,游九仙山,忆苏轼知密州,看马耳双剪,说东坡之胸怀。见一中院内,今日书楼座座,奇花异草如同花园。若要寻旧筑,只有旧日学校中间有穿廊的大办公室还在,几株法桐几棵白杨,已经粗壮得没了昔日的单薄。穿校园而过的小小清溪也不见了踪影。当然,故地重踏,心情是愉快的。看到健在的朋友和同事,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各自的工作中皆有所建树,先生心已满足了。尤其是当年在于里中学的外语课外小组,小组成员一个成了一中的校级领导,一个成了教导主任。他内心那个乐啊,便叫了他们在大办公室前留影。
对自己教过书的一中,先生情义诚诚。在告别时,他与今日的校长说,虽然是山区,一中的教育质量一直这么好,我也做点贡献吧,就让我的亲戚沈鹏为一中题个牌子吧。老师说到做到,后来老师便寄来了沈鹏先生的题字,背面的碑记,朱老师是认真看过了。如今题字的五莲花岗石横立于一中大门口,这里成了路人瞩目的一景。每当校友回校重游,也必在此石前合影留念。
与朱老师的信件来往,是他回杭州后。1980年之初,我在石场中学工作。因我知先生曾在石场教过书,便发一信,汇报自己到这个贫困地区教学提升质量难度之忧。先生来信,自是一番打气鼓励,并说,他对石场人印像极佳,你知道吗,石场山上的柞蚕蛹,好吃着呢!随后,便寄来初中和高中的各科油印资料,一捆又一捆,乐坏了山沟里的这群任课老师。杭州名师编写的练习题,能没水平么?那时朱老师正在杭州江城中学教书。后来我去街头中学任教,他又寄了不少资料,就怕山沟里的孩子“吃不饱”,朱老师的心细着呢。
退休后的我,“东施效颦”到故乡的九仙山住下来。先生一听我入住山里,高兴地来信,说我闲下来了,读点书写点文字,也好为家乡的历史留下点印痕。为师湖风山骨胸阔格局大,自己无力登老师竖的天梯,也就只好在每年秋天,山中的板栗收获时,寄几斤栗子,花生摘下来,寄几斤花生,让先生回忆一下五莲栗子与花生的味道,香不香,甜不甜。山中住了二十年,也就寄了二十回。中间还有书信常邮,电话常打。有时我懒了,有半月二十天不通信息,九十多岁的朱老师便来电问因。
今年清明过后没几天,朱老师打电话,说给我寄了新茶,让我查收。不几日,便收到一盒新龙井茶。开盒,香气扑鼻,让我记起上次去杭州为先生祝寿时去龙井的事。先生祖居龙井村,这里以盛产龙井茶闻名,我们三人去的时候,正逢户户炒龙井茶,香溢竹林外。
书至此,窗外东岭传来了唰唰声,问邻人,老王头在打栗子,他的早熟品种开始收了。估计山中的板栗在中秋节前后也就好收了,我一定得挑几斤上好的栗子寄给先生啊,让他也一品今年山中的板栗香。
祥林先生印象(下)
2024-11-12 10:03:37 A15版 文学